top of page

台灣現代陶藝的播種者

林葆家 (1915 - 1991), 被稱為「台灣陶瓷之父」,用畢生精力開創台灣陶瓷產業的發展,為台灣陶瓷藝術,從篳路籃縷中走出了一條「新路」。

林葆家 (1915 - 1991), 被稱為「台灣陶瓷之父」,用畢生精力開創台灣陶瓷產業的發展,為台灣陶瓷藝術,從篳路籃縷中走出了一條「新路」。在藝術創作上,林葆家從傳統中求創新,不僅將宋朝青瓷的單一色釉,與元代銅紅相融合,創作出特有色彩,又為陶藝注入現代感。同時,他秉持謙卑心境和務本的精神,讓一般大眾能更有能力去賞識陶瓷所表現出的靈與美。


出生於書香望族的林葆家,在家人的殷切盼望下,中學畢業後赴日習醫。原來看似眾人傾羨的似錦人生,卻被心底那股強烈的創作欲望改變了


原來,在林葆家就讀醫科後,有一天,看見同學的父親正在作陶,他形容:見到他老人家的紳士的神采,盤腿而坐,手中正在拉著坯,我被他『定』的神情大受感動。」自此,林葆家和陶瓷世界結下了不解之緣。在讀醫科一年後,林葆家便棄醫從陶,轉入「京都高等工藝學校窯業科」。這勇於嘗試的「個性」,於畢業後、進入「京都陶瓷試驗所」研習進修,期間、數度赴石川縣金澤市的「小松 城南製陶所」實習。1939年回到台灣創業,並以他當時是新穎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提供給陶瓷業界及70年代在台灣萌芽的現代陶藝界。至辭世的50年間,半個世紀來,一直是最有貢獻與影響的陶瓷學家。他為達到理想與信念的目標,在這片陶瓷工業與陶藝的園圃辛勤耕耘、並獲致豐碩的成果。現代陶藝研究學者 宋龍飛教授曾為文推崇林葆家是 「台灣陶瓷產業界的先驅;是一位深耕的播種者」。



台灣土 台灣情


從日本習陶學成返回台灣後,林葆家在故鄉台中神岡設廠燒製日用陶、壁面磚、及蹲式便器;1945年、太平洋戰爭的餘波,工廠被炸毀。但仍然持續深入製陶技術、釉藥原理與實務、黏土坯體改良深入研究。林葆家念茲在茲的是如何融合台灣「在地的」材料與精神至陶藝創作。林葆家在授課時,常對學生說:「人有心,土有神」,點出了陶藝創作的核心精神作陶者必須對泥土和生活有深厚的情感,才足以表現出陶藝的精髓。為了將人心與土地相連,林葆家自日本學成歸國後,四處尋找適合的土、石,每到一個新地方,彎身、採集取樣,記錄,試驗。足跡幾乎遍及全台這是出自對台灣土地的熱愛,也像是一種「朝拜」。因此,一年之中,林葆家花費幾乎八個月的時間「找土、尋石」,另外四個月,從事塑形、創作。這也反應出林葆家之於陶藝的信仰 - 一個極致的陶藝品,是來自於創作者對於「在地土、石」的認同。


傳承的搖籃


對於林葆家而言,他著迷的是火與土的藝術。透過適用的黏土,塑形、施釉後,經過窯火淬煉;當窯門開見真章,若有符合自己的要求與想望那更是最大的滿足與動能。然而,基於自認曾經蒙受環境與人們的關懷、滋潤與塑造,他除了創作的追求之外,「傳承」是林葆家另一個對台灣陶藝發展的願景。1970年起、他從陶瓷產業之外開闢另一條途徑,開始在各地的大專院校藝術科系授課執教陶瓷工藝與黏土釉藥。

1974年,成立「陶林陶藝教室」,突破了台灣當年資訊與技術均不成熟的限制,以日本系統教材為主,毫不藏私提供給學生理論和實務的訓練 ,成為台灣陶藝家的搖籃。甚至,以師生聯展方式,鼓勵學生創作,林葆家認為,在作品展出前後,創作者的嘗試、煎熬和自我探索,是一個讓創作者作品更成熟的必經之路。因此,1978年林葆家舉辦第一次師生聯展,形成了一股新動力,加速台灣在陶瓷藝術領域的發展。直到20101月,「陶林陶藝教室」熄燈為止,以「陶林」為名的展覽,已不計其數,更培養出了許多獨當一面的陶藝家。被肯定的陶瓷教育與貢獻,1986年,因此榮獲教育部頒發「薪傳獎」。



從傳統到創新


林葆家早期作品以古中國傳統的、以鐵、銅呈現的釉色為主:從低鐵的、釉色多重變幻的青瓷,以至較高鐵含量的天目釉;銅釉則呈現有土耳其藍 (波斯藍)、銅綠與銅紅。施掛在缽、盤、壺、碗等傳統造型的器皿上。深得其中三昧的表現的釉色,深獲各界的賞識與讚譽,作品曾入選義大利法恩札、法國的國際陶展。


中期階段,則將青花、釉裡紅等單色釉、溶入鐵繪、金彩、錦彩的釉上裝飾;傳統的釉色和彩料,在白色底料化妝的含鐵陶土坯體、經釉燒完成呈現鄉土的風味,之後的釉上裝飾、烤花,讓作品單色釉的雍容與華麗的彩繪並陳,是陶藝美學的新主張,稱之為 「新古典主義」的創作。

他說:「我從土中來,又往土裡去。陶藝好比是土與火的協奏曲,作者是指揮也是演奏者;唯有內涵的創作意識才能表達作者的風格,作品才會充滿靈性」。他的作品充分流露傳統陶藝的莊嚴穩健,典雅氣質之餘,同時具備現代的暢快與活力感。


1989年、「青瓷系列」陶藝個展之後,到生命的晚期,運用他喜愛的各款青瓷以及冰裂綠釉為背景,搭配 銅紅、鈷藍、孔雀綠、鈦白、釩黃等單色釉,使用多種工具在背景釉之上,或 刷、或噴、進行裝飾,在相同溫度、氣氛條件燒成。創造豐富現代感圖紋、景緻,甚至抽象表現視覺效果的「色釉彩繪」。

回顧林葆家一生,六十多載的陶藝創作生涯,即使他聲名卓著,獲得「臺灣陶瓷之父」的美譽,直到晚年,林葆家的名片上,仍是印著「陶工」二字! 這反應了他之於陶藝的謙卑心境。然而,不論是「陶瓷之父」也好、「陶工」也罷,對於林葆家而言,這可能都是極為次要的事。畢竟,他念茲在茲的,不會是「稱謂」,而是對台灣土地的情感和他用雙手創造出台灣本土陶瓷藝術發展史的新頁。他更期待的應是後輩的陶藝創作者可以接續他的腳步,傳承台灣陶藝創作,在國際舞台上,開創更輝煌的時代。



406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